救护车是承载院前急救转运功能的主要载体工具,主要任务就是转运患者,它是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的的重要急救设备,随着救护车在不断更新换代,今天就带大家看看救护车的种类。
救护车概念
救护车是用于紧急医疗服务以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援的机动车辆。它有驾驶室、医疗舱、双向无线通讯装置,以及必要的差不多的抢救、抢险、防疫或转运设备。
救护车的分类
依照运载病人的不同病症而区分的车辆型式。
A型:一般型:为基础处理、观看和转运轻症病人而设计和装备的抢救车。
B型:抢救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急危重症病人而设计和装备的抢救车。
C型:防护监护型:为救治、监护和转运传染性病人装备的抢救车。
D型:专门用途型:为专门用途设计和装备的抢救车如急救指挥车等。
救护车医疗舱规范(常规救护车)
1、医疗舱尺寸的要求
A、B、C型抢救车医疗舱尺寸:储物柜及药械柜体积不小于1㎡,而且应符合以下要求:
长度:除有专门要求外,从后门内缘向内测量长度至少3100mm。且从急救人员座椅到担架床头部边缘距离不小于500mm,担架床脚部边缘至后车门距离至少有250mm。
宽度:在安装药械柜后,后车厢长座椅与担架床之间要有不小于300mm距离的自由通道。
高度:A型车医疗舱不低于1600mm,B、C型车医疗舱不低于1700mm的高度(在医疗舱从车内顶到地板的距离)。
B、C型车担架表面工作高度(不包括床垫)保证不小于400mm。
2、医疗舱整体环境要求
医疗舱的厢体、侧围、前后围和车顶的厢板及连接部位密封良好,使车辆保温性能稳固,防噪音及粉尘的性能应达到高等级客车标准。
保温层须防虫、防霉、阻燃、无毒、不吸水。医疗舱内部装饰应阻燃、防水易冲洗、易消毒并不易变质、变色。
封闭层应成整体完整结构、无缝隙,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顺高压水流冲刷。
3、通风系统
空气净化系统应由进风口、净化排风装置、操纵和监测装置组成。净化排风装置由排风风扇和空气过滤、消毒器组成。空气过滤、消毒器应设置在净化排风装置的吸入口。进风出口应差不多按照上进下排、前进后出的对角原则布置,操纵和检测装置应放在驾驶室便于进行操作和操纵。
4、车内输液固定系统
应利用担架组件上方尽可能高的位置,安装输液固定系统,至少安装2套垂直固定输液器械。位置能够选在担架组件的两端。每个输液固定架少承担5kg,能够容纳2袋液体。
5、消毒系统设置
医疗舱和驾驶室内应分别配置有效的固定消毒装置,如紫外线灯和空气过滤设备等。舱内按1~1.5W/m3的紫外线灯功率运算,照耀30~60min,消毒成效符合《消毒技术规范》。